创业者雷军

雷军一开始创业比较低调,没有把“铁人三项”挂在嘴边,有人误以为雷军一开始没有下定决心做手机,以为小米要做手机是后来的事,但其实这是错误的。之后还有很多他天使投资过的创业者也每个人参与了一些投资份额,首轮融资由刘芹领投,我跟投。最后,只有那时在英业达的张峰和在富士康的谢冠宏愿意赌雷军,为小米生产手机。

今天的GGV投资笔记和大家分享的是,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和雷军总以及小米公司认识这十几年来发生的故事。来自微信公众号:GGV纪源资本(ID:GGVCapital)

第一次见到雷军是在2008年4月,因为与他所投资的“多玩”(YY前身)创始人李学凌相谈甚欢,便被引荐拜访了雷军,我们在金山的总部边喝茶边聊了两个小时。

我们聊得愉快,之后他分享了自己投资的20多个项目,并介绍我见了凡客、UCweb与拉卡拉等公司。在他天使投资的项目中,我最后投资了4家。

那时的雷军刚刚从金山CEO位置退下来担任副董事长,我们聊天中他分享了一些他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几大方向的看法:他笃信,未来的几大方向是社交、移动互联网和电商,希望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这三个战场上。很巧的是,这三个方向又恰好与我所认定的方向完全吻合。

事后也证明雷军是对的,因为小米的成功容纳了这三个因素,很好地抓住了这三个大趋势: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并用社交手段去推广产品,采用电商平台去售卖。这也证明,雷军认同的理念、看好并投资的公司和方向,在小米中全部体现得淋漓尽致。

并且最厉害的一点是,他在2007年的判断,在2010年创立小米之后逐步全部实现了,这也说明雷军不但眼光看得长远,而且还能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自己的想法。

尽管雷军并非风险投资人出身,但他是我所见过的中国投资人之中对事物看法最独到,对业务最了解,对人才评价最到位的一位。事实证明,在后来的五年当中,他所投资的几家企业大多表现不俗,YY的市场估值最高最后上市,UCweb卖给阿里巴巴,拉卡拉也独立上市。

而且雷军对自己的逻辑、分析和调查都非常谨慎,在将自己的计划告知别人之前,他已经在心中“沙盘推演”了很多次,然后很愿意与多人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当中的真理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我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1月,农历新年的前几天,雷军约我在北京的盘古七星大厦碰面,雷军告诉我,他想自己创业,再次出山自己操盘做手机,并和我分享了想做铁人三项的计划。那时候计划中的品牌名字还不叫小米,叫黑米。

我对他的企图心感到佩服和惊讶。那时候他讲的第一句话,我永远记得,他说:

“Hans,未来10年中,智能手机会替代计算机,成为用户生活的中心。”

雷军一开始创业比较低调,没有把“铁人三项”挂在嘴边,有人误以为雷军一开始没有下定决心做手机,以为小米要做手机是后来的事,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我在这里替雷军辩护和澄清一下:雷军从一开始和我谈再次创业就已经透露了想要做铁人三项的计划:OS,app,手机。

盘古七星大楼的会面之后,小米开始融资,之后从2010年到2011年,首轮、第二轮、第三轮,我都有幸参与了投资,成为了小米早期的投资人之一。第一轮融资,雷军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晨兴资本的刘芹,第二个电话打给了我。之后还有很多他天使投资过的创业者也每个人参与了一些投资份额,首轮融资由刘芹领投,我跟投。雷军总是很大方,做事情都会拉上兄弟们一起,希望和大家分享成功,要成大家一起成。

2010年4月6日,小米初始团队开工,大家一起喝小米粥

但其实,在这时候投资小米的压力是挺大的。当时是2010年,不看好小米的人很多,一些人认为一家创业公司想在中国市场去挑战诺基亚、摩托罗拉是天方夜谭,而且金山上市的市值在2007年时只有几亿美金,比金山晚出道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已经是几十亿美金的大巨头了,对比之下,小米的梦想在当时显得很疯狂。

我也能理解这些不看好“铁人三项”方向的原因:从品牌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在2010年之前,还没有一家真正成功的非代工出身的手机公司。

在低端手机方面,中国手机市场已经很难有一个手机新品牌能脱颖而出了:在2.5G功能手机的时代,华强北手机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产产品速度极快,不需要任何品牌效应,也很难培养出品牌优势,好的产品一出场就会被模仿,同质化严重。

而在高端手机方面,2010年时候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时代还没有结束,iPhone智能手机正在被更多人所接受,而同时,安卓刚刚崛起,正在快速追赶iPhone,三星都已经比小米更早地推出了智能手机。

何况软件创业者、互联网人跨界做硬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相当于跨入了另一个世界。很多人看不到小米身上的任何优势。

我记得2010年的春天,有台湾友人帮忙介绍台湾硬件供应链给雷军,那时候好几家厂商都有机会参与小米2.5亿美元估值的那轮融资,但大家也都不敢参与。最后,只有那时在英业达的张峰和在富士康的谢冠宏愿意赌雷军,为小米生产手机。

但不论外界如何看待,雷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这之前,其实我也亲眼见证了他为小米所做的各种努力,也知道他对于创业志在必得:在过去做天使投资的三年过程当中,也就是2007年至2010年,雷军买到了全球市面上所有的智能手机,反复研究和尝试每一个模型的优缺点。

在投资小米之后,2010年的夏天,我介绍雷军同HTC的高管认识,事后HTC的朋友评价雷军非常了不起,他的见识能够跟国际完全接轨,和硅谷最懂智能手机的人不相上下。

在外界舆论不支持的情况下,2010年年底到2011年初,小米很多员工自己掏钱甚至抵押贷款,投到公司里。雷军在2011年自己也提到,小米是自己牵头创办的,也是人生单笔投资最大的公司了,小米第一波56名员工掏了110万美元参与到公司里来。在这一点上,雷军展现出来的远见和气度也让我佩服,作为一名创始人愿意让员工加入持股,这一举动让当时正要追投小米的我很感动,也减轻了我的压力。

小米手机第一代的定价最终为1999元

另外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2011年小米举办了第一次手机产品发布会,雷军站在舞台正中央,当他阐述完小米的优势和配置之后,在发布会快要结束之后,正式宣布小米手机第一代的价格为1999元,在场2000多位粉丝瞬间燃爆了,大家站起来热烈鼓掌。看到粉丝们充满诚意的认可,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石头在这一刻终于掉了下来。

而1个月前,我又再次参与了小米1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那一轮由刘芹和顺为资本的许达来领投,我和IDG的李骁军跟投,我记得当时许达来刚加入顺为资本不久,就有胆识共同领投小米这一轮,这样的勇气让人佩服。刘芹更是业内顶级的投资人之一。这一轮融资过后,在发布会现场亲眼见证到粉丝们的热烈与积极,我们几位投资人都开心地抱在一起。

在这次发布会后的24小时里,30万只小米手机被认购,我自己也被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表现所震撼,这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小米的信念:“为发烧而生”

在小米手机这次发布会之后,也就是2011年8月,我在和雷军聊天的时候建议,小米应该出一款非高通芯片的手机。这个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意味着小米要和华强北开战:红米的低价意味着价格空间变小,华强北和MIUI合作,推出自己的低价手机的空间也变得更小了。雷军下定决心,在2013年推出了红米,我很佩服他的决心。红米的推出有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小米全球化的关键一步,在对战海外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小米的优势:既创业又投资的雷军

雷军为何能将小米做成功?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布局,没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没能将之前的经验学到手,是很难成就大事的。唯有雷军有胆量创办小米。

但不得不说,无论谁来操盘小米都是极不容易的事情。造手机太复杂,而且需要的资金太多,只要无法持续融资就会很艰难。小米手机的价格一开始就非常有杀伤力,从最初拟定的1499元到正式销售价1999元,这样的超低价格与低利润使得“华强北”企业不敢贸然入场。但正因如此,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小米只有持续融资才能创建壁垒。

雷军不仅是投资人,他还是连续创业者。他的创业经验带给他最好的人才。小米曾经从世界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等企业遍寻人才,但我不得不在这里表达我对老金山人的佩服和尊敬。在2010年金山是被低估的一家公司,但如今金山已经拥有好几家成功的上市公司,分布在港交所和科创板。

实际上,金山也是一家人才辈出的企业。老金山之前拿的薪水少,又肯吃苦,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发软件,又成功转型做游戏。当他们加入小米的时候,大多自己也投入了资本,拿到了足够的期权,也就更加拼搏。黎万强就来自于金山,早期他曾以为自己负责小米的推广工作,以为会有一定的营销预算,结果发现没有任何预算,但他硬是想办法把营销的担子挑起来。

在我看来,成功创建金山和卓越网后,第三次创业之后的雷军在管理风格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在小米他愿意放权给每位负责人,以黎万强为例,很多打法都来自他自己的摸索,雷军愿意给他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小米时代的雷军能把握大方向,不会太去纠结琐碎的事情,找来的人才也都能独当一面。

我记忆中,雷军刚刚创业时花最多的时间就是在找人。我介绍了十几位朋友去小米面试,只有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朋友入职,其他人都拒绝了小米的邀约。当然,这位入职的朋友也是其中赚到最多的一位。

在每个时段小米都得到了非常合适的人才,来自谷歌的林斌、洪锋和来自于高通的王翔,还有从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读完工业设计回来的刘德,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从国际公司加入,很快融入了小米的中西结合的工作氛围,让小米的整体实力如虎添翼。我和他们的关系也一直很好,林斌和刘德都来上过GGV的podcast播客节目,分别在Evolving for the Next Billions和《创业内幕》中出现。

负责小米OS的洪锋,把孙鹏等人才聚集在一起合作;同时,雷军还招募了印度本地拥有丰富电商运营经验的Manu Kumar Jain,Manu负责开拓小米在印度的市场,将小米运营得就像一个本土品牌,对印度用户的心态琢磨得非常清楚,小米在印度卖的所有手机都是在当地生产的,在如此早的时间点里能做出这样的布局,雷军也大力支持这样的布局,如今看来,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件事。而在印度市场能有如今的表现,实在是非常厉害的一件事,在这里也要对小米印度的同事们给予至高的敬意。

所以正如我一直以来的看法——雷军更像一个创业者。他很会投资,但他投资是为了更好地创业。他是一个乔丹、科比这样的人,他的生活就是为了亲自下场,去参与战斗。

因为有充分的创业经验,又很懂投资,所以雷军一直都拥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这也成为他很强的竞争优势。2011年 DST的 CEO Yuri Milner个人身份在10亿美元估值时投资了小米,2012、2013年小米得到了由DST的合伙人周受资代表DST机构领投的40亿美元、100亿美元的两轮新融资,新加坡的GIC也随之跟进,2014年,小米估值达到450亿美金,2015年前后,小米获得了孙正义抛出的橄榄枝。小米作为一家成立才短短四年的公司,受到多家国际基金和资本的青睐,不得不让人佩服。甚至之后DST的合伙人周受资也加入小米担任CFO,并带领小米成功上市。

除资本之外,小米成功的很多经验都来自于投资人身份的雷军。早期的小米能够做出世界级的产品,以超级低价格在网络上造成轰动,并且针对手机发烧友来进行推广,可以说雷军是把电商、品牌、社交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以此可见,YY、UCweb和凡客这几家企业,哪家都没有“白投”。

小米早期不仅注重营销,还会跟“米粉”一个一个去交流,让每一次新版本OS更新都能把米粉想要的功能融入进去,一点点去赢得用户的心,这便是电商发展初期的方法,也是当年阿里巴巴创办淘宝并打败e趣的法宝。

这些年,雷军的想法一直在结合自己天使投资人的经验。

“小米生态链”是他的独创。2015年是小米最辛苦的一年,今天看来,如果没有小米生态链,2016年下半年,小米线下的店开得不会如此红火。小米生态链是由共同创始人刘德负责的,生态链使得每家小米门店虽然销售的是低频商品,但因为将几十款产品放到一起,反而形成了好的商业模式。这是雷军作为投资人的视角:他希望追求共赢。而不是像三星这类传统实业企业的打法:传统做法往往使得销售额占大笔的部门会占据更多优势,集中了更多资源。

小米手机一定是公司里最大的一个部门,而如果把所有优秀的人才都放在小米的话,做各种生态链产品的部门就不会得到充分的资源。作成小米参与投资,和创业者一起打造每个生态链公司的做法, 使得每一个创业者都对自己负责,都自己创造产品,是自己的CEO,大家有充分的动力去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更大更好,也为小米集团作出更好的贡献,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

小米的发展代表了前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典型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小米创业以后,作为投资人,我常常去小米拜访团队,我去过小米的每一个办公室,每次都看到员工们总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家中国公司,没有“爹”可拼,想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去争取,没有员工们的主动与勤奋是不可能做起来,大家每个人都往上拼,才能做出成功的小米。

2018年夏天,小米成功在港交所IPO。从上市市值来看,投资小米的第一笔融资回报是866倍。我不敢想象这8年的时间这么快就过去了,像是整整换了一个时代。

作为一名VC投资人,投资和参与一个改变时代的公司的机会实在不多。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小米传奇的故事和成长,也非常珍惜这其中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我也要向雷军和初始的14人团队致敬,也必须向所有小米的同学致敬,没有他们的努力,不会有这样的奇迹出现。

本文为小米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书评,来自微信公众号:GGV纪源资本(ID:GGV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