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的“角斗场” :公共交通扫码支付争夺战

事实上,除了腾讯、支付宝、银联、京东支付等支付巨头在争抢公共出行这块蛋糕外,包括小米支付、Apple Pay、Huawei Pay等也纷纷入局,试图在这一市场夺一杯羹。

司库财经讯如今,全国公交地铁正掀起一股移动支付浪潮,支付巨头们纷纷争抢入场。

4月29日,北京地铁宣布,北京轨道交通全面试运行手机扫码进站。乘客只需要手机下载易通行App并完成注册,绑定支付宝或京东支付,就可以在所有站点扫码进站,无需使用实体车票。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是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共有地铁线路22条,共设车站370座。司库财经注意到,早在2017年9月,北京地铁曾在机场线率先试行手机扫码乘车,并得到市民广泛欢迎。

如今,北京地铁22条线路全数支持移动支付,有观点认为,全国公交地铁正掀起一股移动支付浪潮,预计全国一半以上的公交地铁都将在今年完成移动支付覆盖。

“先乘后付”的秘密

“扫码进站”具体如何使用?司库财经体验发现,首次使用扫码进地铁的用户,需要先下载注册“易通行”App,在App首页“二维码乘车”的位置点击“立即开通”,开通的支付方式有银行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其中,第三方支付包括支付宝和京东支付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在开通过程中,司库财经点击支付宝支付方式后,输入安全密码后页面随即跳至“支付宝先乘后付”。根据支付宝免密支付说明,乘客单笔扣款限额为30元,每日累计限额300元,扣款渠道为账户余额、信用卡、借记卡、余额宝、花呗等。

支付宝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司库财经,与在便利店“刷”支付宝不同,乘坐公交的支付信息并不是瞬间显示,而是在“叮叮”声响后的大约2-3秒,这其实是支付宝公交码的“双离线二维码支付”,即0.3秒内,在闸机、手机双双离线的情况也可以保证乘客可以顺利刷卡乘车。

司库财经同时开通了京东支付,点击京东支付支付方式后,输入安全密码后页面随即跳至“京东小白信用出行”,可在银行卡、京东白条、京东金库或账户余额中设置优先扣款方式,随即“立即开通”即可。

据了解,同期,京东支付还在推进京东二维码支付和京东闪付等产品渗透至全国多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已在四川绵阳、湖南湘潭、湖北宜昌、襄阳等众多城市推出了1分钱乘公交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和京东支付本次与易通行合作,均采取的是“先乘车后付费”的方式。即使在没有网络信号,或者账号内没有余额的情况下,乘客也可以先进站乘地铁,后续再支付车费。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这种先乘后付的方式,将有助于用户积累信用,帮助用户在未来获得更多信用服务。另一方面,北京地铁引入了支付宝、京东支付两家作为后台支付渠道支持,在风险控制方面也实现了实名制认证,有助于保障用户的支付消费安全。

巨头们的“角斗场”

公开资料显示,相比于打车和单车出行,公交地铁的体量巨大,每天交易量可高达3亿笔,由此可见,公共交通潜力足够大。

前景诱人的线下场景首先引来的便是巨头们的青睐。早在2017年7月1日,支付宝、微信、银联齐试水公交扫码乘车,不过,区别于如今的操作简易的“先乘后付”,当时乘车支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微信需打开“钱包”中的“收付款”,出现“向商家付款”二维码进行扫码;而支付宝则需先激活“公交支付”功能,然后才可打开“付钱”选项,点击“乘车码”进行扫码乘车;“银联支付”则支持卡号62开头的银联金融IC卡,卡片必须带有“Quick Pass闪付”标识,且开通免密业务。

2017年7月底,腾讯正式推出“腾讯乘车码”,采用“先乘车后付费”的玩法。微信用户可凭小程序中的二维码先扫码乘坐公交和地铁,过闸后车费将通过绑定的微信零钱、银行卡等方式自动扣除。这一过程可实现脱网验证,机器响应速度在0.3秒内。

司库财经获悉,腾讯乘车码将于近期在深圳市地铁全面上线。截至目前,“腾讯乘车码”已在广州、郑州、济南、重庆、驻马店、常德、合肥、全国50多个城市落地,覆盖BRT、公交、地铁、索道等场景。

无独有偶,中国银联也紧追其后。2017年11月22日,银联在上海磁浮线率先开通“银联IC信用卡”挥卡快速过闸,费用从信用卡账户中直接扣除。不过,区别于扫码支付,银联推出的“先乘车、后付费”使用的是延时联机ODA技术,即终端验证卡片真伪而延时发起联机交易来加快交易速度,因此在终端没有实时获得卡片后台余额和卡状态下,余额不足或卡状态异常的卡片也可以进出闸机。

事实上,除了腾讯、支付宝、银联、京东支付等支付巨头在争抢公共出行这块蛋糕外,包括小米支付、Apple Pay、Huawei Pay等也纷纷入局,试图在这一市场夺一杯羹。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移动支付无疑是用户公共出行的一个全新选择,其不但能改善公交、地铁排队拥挤的乘车体验,还可有效解决找零难、充值难、残币假币等问题。不过,公交和地铁这个传统行业,在刷卡、投币的模式下运营了二三十年,互联网想要撬动其原有的游戏规并非易事。在这场巨头们的“角斗场”上,好戏正在上演。

延伸阅读:

乘车码必有一战:马云、马化腾“挤公交”,一卡通也不想放手

成立低碳出行联盟,蚂蚁金服三年蛰伏“亮剑”公共交通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