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腰斩都不是尽头,维信金科为何跌跌不休?

挂牌首日维信金科即盘中破发,其后更是几乎一路下跌。8月31日,维信金科发布上市后首份中期报告,营收等数据看上去还不错,但仍被投资者抛弃,当日股价暴跌15.64%,报收10.14港元,较之发行价20港元“腰斩”。

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02003.HK,下称“维信金科”)上市以来的日子一直不好过。

成立于2006年的维信金科,定位于“独立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营信用卡余额代偿、消费信贷、线上至线下信贷业务等,今年6月21日在港上市,号称港交所“智能金融”第一股。

然而挂牌首日维信金科即盘中破发,其后更是几乎一路下跌。8月31日,维信金科发布上市后首份中期报告,营收等数据看上去还不错,但仍被投资者抛弃,当日股价暴跌15.64%,报收10.14港元,较之发行价20港元“腰斩”。

维信金科方面其时称,作为一只新兴股票,香港投资者对其的认知还有限,公司股价被低估,尚不能体现公司价值。维信金科试图通过股票回购自救。从9月3日至今,该公司共进行27次股票回购,总计回购175.94万股,耗资约1791.94万港元。

然而股价跌势依旧。到10月23日,盘中更是创下6.40港元的股价新低。仅仅四个月时间,较之发行价跌去三分之二。

“持续回购无法力挽狂澜。”一位金融分析师表示,相比股价的持续下挫,如何构建竞争力,尤其是持续盈利的能力,才是维信金科更需要解决的难题。

“类金融业务”

股价下跌的同时,维信金科也开始卖资产。

10月10日,维信金科发布公告,其间接全资附属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出售杭州维仕金融服务及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涉及约1180万元人民币。出售的理由是经营平台所需的开支不符合比例、对贷款实现量的贡献微小。

这可以视作维信金科正在进行的业务调整的一个典型例证。仅以线上至线下业务为例,它的市场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沙利文研究报告显示,线上消费贷款的待偿余额已经大幅超过线下。

这也体现在维信金科线上至线下信贷业务的规模缩减上,2015年这块业务的放贷规模为32.9亿元,但2017年则下降到25.2亿元,在其利息总收入中的占比大幅下降。

此前维信金科有三大主营业务。线上至线下大额信贷服务,主要提供6~60个月的分期产品“贷贷看”。借款人需线上申请借款,并在线下营业网点进行面审,包括面谈、身份证复印件核查等,审核完成后方可获取借款。

第二块是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大部分提供该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本质都是助贷角色。”上述金融分析师说。维信金科的相关主要产品为“维信卡卡贷”,用户通过其APP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可获取3000元到50000元不等的授信额度后,用于偿还信用卡,事后可分6~12个月分期偿还该笔贷款。

第三块则是消费信贷服务。维信金科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共有14个消费信贷产品,分属豆豆钱和星星钱袋两个品牌,产品额度最高均为5万元,最长可分24期还款。

在一位受访金融律师看来,维信金科“做的都是类金融业务”,而非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互联网金融火热之时,这些业务确实让维信金科覆盖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其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以后,维信金科的注册用户数量逐年猛增。2015年仅为110万人,2016年增长到了1230万人,2017年又同比增长了近3倍,达到4840万人。

眼下,维信金科的业务与一些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所覆盖的消费群体高度相似。但与银行、蚂蚁金服等有强大资本实力及品牌影响力的玩家相比,维信金科的实力相差悬殊。

业务调整的尝试,不仅仅是出售资产。维信金科还曾于2015、2016年开展过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但都已停止。

维信金科今年3月、7月分别与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阳光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于7月与度小满金融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但尚未公开披露具体合作事项落地事宜。

拿什么去拼?

维信金科开业多年仍持续巨亏。2015年至2017年,其亏损净额分别为3亿元、5.7亿元、10亿元。亏损还在扩大,仅今年上半年就达10.1亿元。

维信金科的解释是,这主要是因为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大幅增加,但这却并未打消外界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小”其近十岁的同类平台萨摩耶金服,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60万元,已实现扭亏。

信用卡代偿和消费信贷,维信金科无疑寄予了厚望。在过去三年中,它们都有非常可观的增长。从2015年到2017年,这两块业务在贷款实现量中的占比分别由5.1%、1.8%剧增至57.7%、32.0%,在利息总收入中的占比也分别增至31.1%、25.0%。

根据《2017年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研究报告》,我国信用卡市场贷后余额规模在870亿元左右。不过,这个生意赖以挣钱的利息差却非常有限,竞争白热化。不仅多数银行均已推出信用卡账单分期产品,优质用户分流,并且出现了51信用卡、小赢科技、萨摩耶金服等强竞争者,或有廉价资金来源,或手握强大消费场景,或业务多元化。

“若在场景、技术、资金、流量四方面都缺乏核心竞争力,维信金科拿什么和别人拼?”前述分析师质疑。

何况还存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等合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尚无足够明确、严格的相关监管要求,部分平台存在倒卖用户手机通讯录、个人社保账号、个人住房公积金账号等嫌疑。

消费信贷市场问题也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从豆豆钱的广告、业务流程上看,其实质或为现金贷。星星钱袋则为用户提供消费分期和购物分期服务,兼有场景购物分期与现金贷业务的特性。

维信金科在中报中努力撇清与P2P的区别,“所有资金均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不涉及任何的P2P业务。”

但相关业务的合规风险已经暴露。中国裁判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文书网信息显示,在2016年的一起毒品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案中,其中部分资金就来自维信金科平台。尽管其官网对资金用途做了提示,“只用于消费”,但实际上难以监控。

维信金科在其招股书中也提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监管趋严,未来监管或将继续加码。大势之下,维信金科有多大的腾挪空间?

“双高”困局

维信金科股价大跌的背后,还有逾期率、利率“双高”。

其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的减值准备率分别为16.6%、15.5%、13.5%,一个月以上逾期率分别为14.0%、10.6%、12.5%,三个月以上逾期率分别为10.5%、8.0%、8.7%,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2%、9.6%、10.1%,三年来资产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

尽管该公司认为自己的客户均为“未得到传统金融机构充分服务的优质及近乎优质借款人”,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其实大多为“银行级次级用户”,即经银行挑选过并持有信用卡、但资质较弱或还款习惯较差的用户。“其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无法有效、持续控制风险,逾期率将难以改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或成为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的接盘者,余额代偿市场的发展易让各方忽视信用卡产品本身的风险,一方面或有银行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客群质量,另一方面易使持卡人对“以贷还贷”形成依赖,积聚风险。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也认为,信用卡余额代偿平台的客户是持卡人中的次级用户,若业务过度放大,不仅易引发套现风险,还将大幅增加信用卡行业风险。

“市场广阔,但风险潜藏。”上述分析师说。更大的风险在于,助贷机构往往需要兜底,某种程度上已“变异”为担保机构。且部分机构追求业绩过于大胆,难掩风险敞口甚至资不抵债,风险最终“回流”银行。

2018年5月,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称,“信用卡代还”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业务模式,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问题,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维信金科也曾提示风险,若未能持续以具竞争力的速度加强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或其基础技术以有效控制风险,公司的逾期率水平可能会恶化,并且影响市场地位、声誉及经营业绩。

利率方面,据其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维信金科平台上的贷款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1.0%、38.0%、39.6%,均超36%的监管红线。

这种情况在今年上半年有所好转。中报显示,1~6月实现的维信卡卡贷贷款、消费信贷产品贷款等的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34.2%、30.4%、26.6%。但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利润率。这门生意的本质,就是“收益能覆盖坏账,才能盈利”。

企查查网站显示,维信金科旗下有上海静安维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青岛市北区维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都维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上海中远海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4家小贷公司。市场人士分析,手握小贷牌照或是为方便展业,采用助贷模式则是为规避小贷牌照的杠杆率限制,从而在监管“灰色”地带获得空间。

一位监管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说:“目前对金融科技公司尚无明确的边界定位,下一步要划清金融和科技业务的界限,加强监管。”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