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综合报道】尼尔森与支付宝21日联合发布《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境外旅游市场发展与趋势白皮书》,超过2800名中国游客和超过1200家境外商家参与了该项调查。
接入支付宝助境外商户吸引游客
北京《经济日报》报道,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出境游客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在总交易额中占比达32%,首次超过现金支付,同时,近七成受访的中国游客称在境外使用过手机付款。
此外,有近六成境外商户在接入支付宝之后,客流量和收入均出现增长,其中73%的商户明确表示会向同行推荐支付宝;在尚未接入的商户中,渴望未来尽快接入的占比达55%。
根据白皮书,中国的“90后”在旅行选择上更偏爱冒险。2018年,在远赴中亚、西亚、非洲旅游的出境游客中,“90后”占比达18%;在出行及消费方式上,“60后”和“70后”也紧跟潮流,68%的“60后”和“70后”在出境游时都使用过手机支付,这一比例与“80后”、“90后”持平。
据悉,目前支付宝境外的线下支付已覆盖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衣食住行购等领域的全球数十万商家,同时已在全球超过80个机场支持即时退税。
三大机构抢滩海外移动支付市场
随着移动支付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银联的海外争战也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技术研究员熊务真介绍,支付宝的第一个阶段是打通在线全球网络,实现全球买全球卖。第二个阶段,随着中国人走出去旅游和购买,支付宝走到线下,更多服务出国的中国人。
第三个阶段是打造本地钱包。这一阶段最早始于2015年2月支付宝和印度电子钱包Paytm的合作。现在,Paytm用户数从2015年的2500万增至2017年底的超过2.5亿,目前排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
目前,支付宝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落地了9个属于本地人的“支付宝”。
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布局上则没有那么顺利。2017年3月,在银联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银联总裁时文朝发表了致辞,承认银联在移动互联时代未能占到先机。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一些渠道和合作优势,银联逐渐加大了拓展疆土的步伐。
2018年11月9日,银联国际与马来西亚Axiata电信集团合作,通过电子化发卡,实现其钱包产品Boost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服务。
目前新加坡、泰国、越南、港澳地区等地消费者,已可在移动支付客户端上绑定本地发行的银联卡,在全球银联二维码商户扫码支付。马来西亚近七成POS终端及超过九成ATM支持银联卡。2018年12月初,银联联合各大商业银行和华为、小米、三星、OPPO、魅族等主流手机厂商正式启动了银联手机POS产品首批应用试点合作。
而微信支付选择在广东、香港和澳门拓展,并推广微信钱包和香港-内地的双向跨境支付。
在海外,微信支付的社交红利仍然只能在出境华人群体中产生作用。有专家称,社交产品的出海面临着文化、使用习惯以及本土社交网络等等阻碍。
可见,无论对于腾讯还是阿里,东南亚市场都是一个重点。阿里的侧重点是在电商和普惠金融,腾讯的侧重点则在内容领域。
而事实上,这三家公司除了国内同行外,海外支付一直还面临着本土同行的虎视眈眈。例如,自2014年推出Apple Pay系统以来,Apple一直在努力增加其电子钱包的使用。根据其最新猜测,到2018年年底,预计约有60%的美国零售地区采用Apple Pay。这让海外支付的硝烟更加弥漫。
支付宝等公司出海三年,遭遇的金融监管更加严格。分析指出,对支付宝、微信、银联来说,基于自身优势的海外金融拓展还在摸索中前行。(完)